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品牌策划机构华与华的关注,而华与华背后的上市公司读客文化(301025.SZ)也因此成为焦点,这家由华楠、华杉兄弟创办的公司,曾凭借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策略在营销界风光无限,但其近年来的业绩却令人堪忧,本文将围绕华与华风波,深入解读读客文化的转型困境。
“超级符号”策略的辉煌与局限
读客文化的前身北京读客,在推出《流血的仕途》和《藏地密码》等畅销书后,迅速崛起,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与华的“超级符号”策略,通过统一的封面设计、夸张的腰封文案等方式,降低了图书的营销成本,打造出一系列辨识度极高的图书。
这种“流水线”式的营销策略也带来了局限,读客文化在上市后,营收和利润开始持续下滑,尤其是2023年亏损后,业绩更是每况愈下,这表明,尽管“超级符号”策略能撑起爆款,却无法支撑企业的长期增长。
转型困境:市场变化与竞争加剧
读客文化面临的转型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变化:图书市场正经历深刻变化,传统实体书店渠道萎缩,线上渠道折扣战激烈,数字阅读、短视频等内容形式抢占大众时间,读客文化未能及时调整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竞争加剧:图书出版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大型综合出版机构如中信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还有擅长营销的竞争对手如果麦文化、磨铁集团,以及抖音、微信读书等平台方直接向上切入内容制作。
IP衰退:读客文化曾打造的《藏地密码》、《半小时漫画》等IP已进入衰退期,新书虽有声量但未形成规模效应,影视化项目推进缓慢。
成本压力:头部作家版权续约费用高企,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数字化转型:读客文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展缓慢,数字内容业务规模较小,难以弥补纸质书下滑的损失。
读客文化曾凭借“超级符号”策略在图书市场取得成功,但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读客文化需要加快转型步伐,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