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速出清,多地提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目标,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地提前实现隐债清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近期多地宣布实现“隐债清零”或公开作出相关表态,福建龙岩市武平县提前4年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四川甘孜州新龙县2024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42.4万元,已全面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辽宁营口市辽河经开区已完成隐性债务清零目标;浙江舟山市通过制定“一债一策”化解方案,提前一年半实现隐债清零。
融资平台加速出清,城投转型迈向市场化
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业界分析指出,融资平台要实现退出,需满足几项关键前提:一是隐性债务全部清零;二是已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三是完成市场化转型,实现自主经营;四是取得三分之二以上金融债权人同意。
近年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要加快融资平台退出进度,并积极推动平台公司转型,湖南省正加力构建全口径全方位全链条地方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各类债务监管,精准实施债务置换,研究制定融资平台转型退出指导意见;江西省稳妥有序化解金融风险,分类推动融资平台有序退出;海南省国资委聚焦主责主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力争2025年实现融资平台全部退出。
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化债工作取得成效
在化债过程中,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支持积极协助地方平台降成本、化风险,有力推动了地方债务风险缓释工作,随着融资职能剥离和转型持续推进,城投平台现金流和自身“造血实力”显著增强,其信用水平与偿债能力大幅提升。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化债打通了资金链条,地方腾挪出更多的资金资源、时间精力和政策空间,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改善了金融环境,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风险显著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地方融资平台加速出清,多地提前实现隐债清零目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化债工作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将拥有更多政策空间与资金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