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一些银行在机构调研时,所提供的信息看似全面,实则缺乏深度和实质性内容,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质疑,为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确保上市银行调研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避免“走过场”。
现象:调研信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根据报道,贵阳银行等上市银行在机构调研时,回答的问题多为半年报中已有的信息,未能提供更多有价值或增量信息,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其他银行如江阴银行、青岛银行等也存在类似情况,投资者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的调研和信息披露是“走过场”。
问题:调研是否有必要,信息是否需选择性披露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质疑机构调研的必要性,以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上的内容是否可以选择性披露,根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有义务全面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不能选择性透露或发布信息。
建议: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保障投资者权益
为避免“走过场”,保障投资者权益,提出以下建议:
- 调研前收集核心关切:在调研前,通过投资者问卷、互动平台等方式收集核心关切,针对经营痛点问题积极回应。
- 提供差异化信息:除了年报等基础数据,还要对动态变化与逻辑解读,提供差异化信息和可执行内容,避免空泛表述。
- 建立预审制度:建立调研内容预审制度,要求参与高管对问答真实性签字确认,由董事会秘书最终审核把关。
- 及时补充说明:对于敏感问题,如监管处罚整改等,即便无法即时回应,也需在记录表中注明“已记录并将通过临时公告补充说明”。
- 建立反馈机制:建立投资者反馈机制,对“套话过多”等质疑及时回应。
- 纳入绩效考核:将披露质量纳入董秘及相关高管的绩效考核,形成长效约束。
上市银行作为公众公司,有责任确保调研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让投资者平等获得有用的“决策参考”信息,维护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