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行与东方证券的战略合作签约,高管团队的信息,近年的财务表现(营收下滑、个人贷款缩水、合规问题),以及最近的调整措施,包括人事变动和购置办公房的计划,标题特别提到营收下滑和徐力决定买房,所以需要确保这两个点在重写中突出。

我需要确定如何组织内容,标题中的“徐力拍板买房了”是关键,所以购置黄浦区办公房的议案必须放在显眼的位置,可能作为结尾或中间的重要段落,营收下滑的数据需要详细呈现,突出挑战,合规问题和人事调整也是支撑营收下滑的原因,需要适当穿插。

要注意用户可能的需求,用户可能希望文章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符合新闻稿的风格,同时保持客观,需要将原始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并确保逻辑连贯,可能需要将财务数据、挑战、应对措施分段落,每部分有明确的主题。

上海农商行营收下滑,徐力拍板买房了

用户可能希望文章开头直接点题,用营收下滑引出徐力的决策,然后详细说明营收情况、挑战,再过渡到购置办公房的举措,最后总结徐力的领导作用,需要注意时间线,确保数据准确,比如2025年前三季度的营收数据,以及徐力的任期和薪酬变化。

还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比如战略合作签约是否与主题相关,虽然标题没有提到,但原始材料中有,可能需要简要提及,但重点还是放在营收和买房上,可能将战略合作作为徐力推动改革的一部分,但不宜过多展开。

要确保语言简洁,数据准确,符合中文新闻的写作习惯,使用小标题分隔不同部分,使读者一目了然,可能需要调整段落顺序,先讲营收下滑,再讲挑战,接着应对措施,最后购置办公房作为徐力的决策,突出其应对策略。

上海农商行营收持续承压:董事长徐力主导战略布局,黄浦新办公楼引关注

【本报记者】在营收连续五年下滑的背景下,上海农商行掌舵人徐力正通过多项战略举措推动银行转型,最新披露的股东文件显示,该行不仅计划斥资购置黄浦区新办公场所,更在组织架构调整、高管团队优化等方面展开密集动作,试图破解发展困局。

营收"失速"背后的三重压力 作为上海本土最大的法人银行,上海农商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8.31亿元,同比下滑3.18%,创近五年最大降幅,核心数据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5.05%,但非息收入微增2.24%;个人贷款规模连续三年缩水,较2022年峰值减少约80亿元;合规风险频发,仅2025年就因18项违规被罚860万元。

徐力治行六年成绩单 自2019年接任董事长以来,徐力见证了该行资产规模从不足万亿到突破1.5万亿的跨越式发展,但其薪酬却同步"缩水":2022-2024年分别领取149.5万、144.7万、99.46万元,较任前水平下降32%,这位58岁银行家正面临营收增长乏力的严峻考验。

战略突围的三大动作

  1. 组织架构升级:10月通过金融部、投行部等关键部门重组方案,科技金融事业部获重点培育
  2. 高管团队换血:拟引入国盛资产提名董事梁晓丽、太保人寿提名董事叶波,提名储晓明任独立董事
  3. 办公空间扩张:审议通过购置黄浦新办公楼议案,具体金额及选址待披露(或为应对数字化转型需求)

买房背后的深意 在营收承压、贷款收缩、监管处罚三重压力下,徐力主导购置新办公楼的举动引发市场关注,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或与该行推进"智慧银行"战略相关——黄浦区作为金融核心区,新址将强化与东方证券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协同效应,但需警惕重资产投入可能加剧资本消耗,毕竟该行2024年资本充足率已降至11.28%,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综合上海农商行年报及公开监管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