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建筑行业中悄然兴起,德国“被动房之父”贝特霍尔德·考夫曼的断言,中国绿色建筑企业正走在全球产业前沿,无疑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佐证。

曾经以土地、杠杆和规模为王的地产“上半场”已落幕,评判房屋的标准正在从地段和面积转向空气品质、舒适度和绿色节能,这场围绕“未来居住”的万亿级市场牌局,由政策推动、需求驱动和技术赋能,正逐渐拉开帷幕。

据国信证券预测,“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标准将带动约1.76万亿元的直接增量市场规模,存量建筑的改造市场同样潜力巨大,预计到2025年末,市场规模可达2150亿元,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数据表明,仅“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一项,市场潜力预计在2030年突破万亿元。

绿建开启万亿蓝海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共振,为绿色建筑市场注入强劲动力,超低能耗建筑的强制性标准推广、既有建筑改造的财政补贴加码,以及后疫情时代对健康住宅的迫切需求,都为绿色建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绿色智慧健康建筑领域,从绿色建材、节能系统到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服务,每一个细分市场都蕴藏着千亿级的发展机遇,朗诗、奥润顺达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探索出独特的掘金路径。

朗诗通过输出高附加值服务,实现业务毛利率的大幅提升,证明了市场对技术创新的认可,奥润顺达则将飞机、太空舱的生命保障技术与医疗科技融入建筑,打造出颠覆性的“太空房”,为居住者提供前所未有的舒适体验。

头部房企如保利、中海、华润等,纷纷发布“好房子”战略,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价值融入住宅产品,并通过量化技术标准实现落地闭环,这标志着行业共识的形成:地产下半场的竞争,不再仅仅是盖房子,而是提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居住体验。

未来的领先企业,将是高品质建筑、智能系统和健康管理服务的结合体,房子将不再是静态的商品,而是一个伴随居住者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谁能够率先完成从开发商到“终身生活服务商”的转变,谁就能在万亿级市场蓝海中赢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