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效率涉及能量转换和储存的效率,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内阻和电化学反应的限制,并非所有输入的电能都能完全转化为电池储存的能量,这部分未能转换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导致实际储存的能量低于消耗的电能,早期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充电时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能只有80%至85%,意味着有高达15%至20%的电能被浪费。
放电过程中同样存在能量损耗,当电池为电机供电时,内部电阻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电能,从而减少了实际用于驱动车辆的能量。
电池的存储能力,即电池容量,也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新电池的容量通常符合标称值,但随着充放电循环的增加,电池容量会逐渐降低,一块60kWh的电池在使用几年后,容量可能会减少到50kWh甚至更低,这直接减少了车辆可以储存的电能,进而影响了续航。
不同类型的电池对续航的影响各不相同,以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为例,它们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容量衰减情况对续航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铅酸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容量衰减较快,因此续航里程下降也较快;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但容量衰减相对较慢,续航里程相对稳定。
环境温度也是影响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电池的化学反应速度和内阻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在极端低温下,电池的续航能力可能会大幅下降,而在高温下,电池可能面临热失控等问题,同样会降低效率。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效率对续航能力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了解不同电池类型、容量衰减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电池效率,有助于车主更好地维护和使用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