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投资·向善”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暨高校基金会慈善资产管理研讨会于9月22日成功举行,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校基金会投资的未来之路,以下是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嘉宾精彩观点:
投资目标与管理模式
- 汪新芽(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投委会主席):高校基金会应致力于“投资向善”,关注财务可持续性,同时追求超越财务的回报,将收益用于支持科学研究、教育公平、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
- 张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高校基金会应选择与自身投资理念一致的投资机构,追求长期成长价值,促进市场有效性。
- 方芳(上海财经大学财税投资学院投资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高校基金会应利用长期资金优势,进行逆向布局,并与一流金融机构合作,共同设计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
投资经验分享
- 汪新芽:借鉴耶鲁模式,拓展投资渠道,关注权益类资产,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力量进行投资。
- 张然:选择资产管理人时,遵循“深入尽调、长期观察、理念认可”的原则。
- 方芳:将社会责任、ESG和影响力投资等要素纳入考量,实现财务回报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回报。
未来机遇与挑战
- 汪新芽:高校基金会规模增长,投资渠道拓展,与科创项目协同,面临投资流程市场化、风险分散化等挑战。
- 张然:高校基金会投资需要创新,加强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 方芳:高校基金会面临优质资产荒、风险复杂、人才竞争等挑战,但同时也拥有长期资金优势、合作共赢机遇等。
嘉宾金句:
- “投资向善,我们希望投那些跟我们投资理念一致的投资机构。” —— 张然
- “高校基金会的资金管理本质上就是风险管理。” —— 张然
- “负责任的投资就是更好的投资。” —— 方芳
- “高校投资方面是未来可期的。” —— 汪新芽
此次研讨会为高校基金会投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高校基金会投资向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