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风光无限的东鹏饮料,尽管账上现金充裕,却依然执着于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继首次递表折戟后,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其赴港上市的决心令人瞩目,这家“不差钱”的企业为何要在此时再次挑战资本市场的门槛?
二次递表,志在必得
东鹏饮料的二次递表行动迅速而坚决,尽管首次递表因故失效,但公司仅隔6天便再次提交了上市申请,这反映出其对赴港上市的强烈渴望,作为国内功能饮料的领军企业,东鹏饮料此次上市旨在成为继安德利之后第二家“A+H”两地上市的中国饮料企业。
资金充裕,为何还要上市?
东鹏饮料的财务状况十分稳健,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高达56.53亿元,现金类资产总额达142.23亿元,即便如此,公司仍计划通过港股IPO融资约14.93亿元,用于海外扩张及产能建设,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
国际化战略与股东利益
业内人士分析,东鹏饮料二次上市的动机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 国际化战略:东鹏饮料希望通过香港资本市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为未来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
- 股东利益:通过H股上市引入国际投资者,以较A股折价的方式发行新股,有助于大股东在更大市场上实现减持变现,同时减少对A股股价的冲击。
- 政策红利:我国监管层积极支持优质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东鹏饮料有望享受政策红利,提升资本市场形象。
业绩亮眼,挑战依旧
东鹏饮料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大增63.1%,在资本市场的宠爱背后,东鹏饮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 新品盈利能力:东鹏饮料的多品类战略中,部分新品如“补水啦”的毛利率偏低,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盈利能力。
- 渠道升级:随着下沉市场的竞争加剧,东鹏饮料需要在稳固传统经销体系的同时,探索电商、新零售等渠道创新。
- 海外扩张:东鹏饮料的海外扩张之路充满挑战,需要克服品牌认知、本土化、政策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难题。
东鹏饮料二次递表赴港上市,既是对资本市场的挑战,也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在“A+H”上市的光环下,东鹏饮料需要找到破解“大单品依赖症”和增长隐忧的药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