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的“泡沫论”每隔半年就会卷土重来,每次都引发市场的短暂恐慌,随后又迅速被新的热情所掩盖,从高盛对AI商业回报的质疑,到中国推出性价比极高的AI模型,再到甲骨文与OpenAI签署的巨额“未来合约”,AI行业似乎总是在质疑与狂热之间摇摆。
周期性的恐慌与狂欢
2024年6月,高盛的报告将AI描绘成一个可能永远无法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资本黑洞,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仅仅六个月后,随着中国DeepSeek大模型的推出,以及微软、谷歌和Meta等公司缩减资本支出,市场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抛售潮。
从现金到债务的转型
2025年9月,AI泡沫膨胀至前所未有的规模,但甲骨文与OpenAI的3000亿美元协议打破了这一狂欢,甲骨文承认,它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这笔巨额支出,只能通过借款来维持,摩根大通分析师Michael Cembalest将这种模式称为“无限金钱漏洞”,指出AI公司承诺未来支付巨额资金给云服务商,云服务商再以此举债建设基础设施,最后再将基础设施租回给AI公司。
私募信贷:救星还是隐患?
为了填补高达1.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私募信贷被视为关键,私募信贷行业自身正面临困境,其股价下跌,坏账率上升,如果私募信贷行业出现问题,那么AI行业的资金链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泡沫的讨论降温,风险仍在
尽管关于AI泡沫的公开讨论有所降温,但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历史表明,资产泡沫的破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回调和波动,当市场对泡沫的讨论减少,可能意味着风险正在累积。
泡沫何时破裂?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AI泡沫何时破裂,但正如市场格言所说,“市场非理性的时间,总能长过你破产的时间”,在AI领域,泡沫的破裂可能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