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年度演讲中,首次深度解密了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YU7的诞生历程,他坦诚,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YU7项目从启动便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次大胆的战略抉择。

雷军回忆,在项目启动阶段,国内新能源市场正经历变革,纯电轿车市场除了特斯拉外鲜有成功案例;增程式大空间SUV(如理想L9)却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功,吸引了众多厂商跟进,这种情况下,小米汽车内部对产品定位产生了激烈争论:是跟随市场潮流,打造一款增程式大空间SUV,还是坚持创新,走一条不同的道路。

内部争论一度激烈到需要团队成员通过“微信相互拉黑24小时”来冷静思考,团队一致认为,大空间SUV赛道很快会变得竞争激烈,市场潜力有限,简单的模仿无法带来长远发展,经过与用户深入交流,小米发现即便SUV车主,多数时间也是单人驾驶,这一发现激发了他们打造一款既美观又好开,同时兼顾家庭日常使用的运动型SUV的构想。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策,因为运动型SUV在大众市场鲜有成功案例,通常为豪华品牌所专属,为了消除对空间实用性的担忧,团队经过多轮设计方案优化,证明其内部空间足以满足家庭用户需求,最终促使项目正式立项,雷军将YU7项目视为小米汽车的“最后底牌”,承载着极高的期望。

在产品定义的关键时期,一个“疯狂”的决策让YU7竞争力大增,原计划中,标准版车型的CLTC续航为620公里,但在去年底的多次长途实测中,包括雷军在内的团队发现,这一续航对于追求长途旅行的SUV用户来说不够理想,在时间紧迫、无法进行重大设计更改的情况下,团队决定取消原定的620公里标准版,将835公里的长续航Pro版直接命名为“标准版”发售,且价格不变,这一决策为入门款车型增加了215公里的续航,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雷军总结道,YU7的成功启示是,勇于放弃模仿,选择一条更冒险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