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策略师团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标普500指数的估值看似高得惊人,但这或许并非泡沫,而是“新常态”。
该策略师团队认为,尽管有19项内部指标显示标普500指数估值处于“偏贵”水平,其中4项创下历史新高,但一些内在特征如较低的财务杠杆、较小的盈利波动、更高的效率以及更稳定的利润率,都有助于支撑目前的高估值。
与将高估值与“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的观点不同,美国银行策略师Subramanian认为,标普500指数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已发生显著变化,应将当前估值视为“新常态”,而非期待其回归过去水平。
尽管存在关税、增长和通胀风险,但自4月8日创下年内低点以来,标普500指数已飙升逾30%,且上涨步伐稳定,连续108个交易日未出现2%以上的单日跌幅,创下2024年7月以来最长纪录。
标普500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一度触及22.9倍,仅低于“互联网泡沫”时期和2020年夏季,但美国银行策略师Subramanian认为,当前标普500指数的构成较过往几十年“质量更高”,且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前景可能更光明。
她指出,在当前估值水平买入股票可能让人感觉不舒服,但如果销售、盈利和GDP出现同步繁荣,就会为昂贵的估值提供支撑,在主要经济体普遍维持宽松财政的背景下,再叠加美联储在企业盈利扩大且加快的环境中实施降息,为上述繁荣找到理由并不难。
美国银行策略师认为,标普500指数的高估值可能是“新常态”,而非泡沫迹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