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引领的出口格局重塑,中国正迎来一场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创新药这“新新三样”正崛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接力资产重估的接力棒。

新“新三样”的崛起背景

这一转变源于国际科技竞争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双重背景,在全球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科技竞争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经济增长逻辑正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新质生产力驱动,迫切需要新的战略性产业支撑。

新“新三样”领跑,接力中国资产重估

新“新三样”的内涵与意义

新“新三样”不仅代表着中国制造从“规模领先”走向“技术引领”的跃迁,更是以创新驱动突破传统增长瓶颈的关键路径,它们分别代表智能制造的根基、千行百业的“智慧大脑”和生命科学的价值高地,共同构建出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新经济柱石。

新“新三样”的全球竞争力

站在全球视角,中国新“新三样”正从“并跑”向“领跑”进发,机器人已进入第一梯队,人工智能在应用层“并跑”且有部分“领跑”,创新药通过“出海”和合作快速突破。

新“新三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新“新三样”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卡脖子”风险,高端伺服电机、AI算力芯片、创新药靶点发现等关键环节尚存短板,突破这些瓶颈,既需政策在数据开放、审评审批、算力基建和人才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也需企业与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底层技术与基础科学。

政策如何精准发力

为提升我国在新“新三样”三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政策层面应当:

  • 数据开放:加快构建跨部门协同的数据开放机制,推动制造业、医疗、交通等行业数据分类分级开放。
  • 审评审批:优化创新药审评流程,推广智能审评模式,完善创新医疗器械和人工智能产品的“附条件批准”机制。
  • 算力基础设施和人才供给:形成公共与市场化结合的双重支撑,加大算力基础设施投入,推动跨学科教育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 创新生态环境:建立动态化监管科学体系,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深化国际协同。

新“新三样”领跑,接力中国资产重估,在政策引导和企业努力下,中国有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大主动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