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用户让我围绕“ST东尼,两期报告虚假记载”这个标题来重写提供的新闻内容,我需要仔细阅读原文,确保理解所有关键点,原文主要讲的是ST东尼被浙江证监局处罚,涉及重大合同披露不及时和两份财务报告虚假记载,罚款总额157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公司进入观察期,并计划申请撤销ST。 用户的主旨是突出两期报告的虚假记载,所以需要把重点放在这里,可能需要调整结构,先讲处罚结果,再详细说明虚假记载的具体情况,然后是责任人和罚款,最后是公司的回应和未来计划,要注意避免重复,比如原文中提到的重大合同披露不及时和虚假记载是两个事项,但用户标题只提到虚假记载,可能需要确认是否要合并或分开处理,不过原文标题是“ST东尼,两期报告虚假记载”,所以可能用户希望重点在虚假记载,但原文中还有重大合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保留但适当简化。 我需要确保所有重要数据都包含在内,比如虚增的利润金额、被罚金额、相关人员的处罚,以及公司的回应,要符合新闻的客观性,保持中立,但突出主旨,可能需要将重大合同披露不及时作为另一个要点,但放在次要位置,或者简要提及,以符合用户标题的要求。 用户可能希望文章结构清晰,分点列出虚假记载的具体行为、影响、处罚结果和公司措施,需要检查是否有冗余信息,比如公司进入观察期和申请撤销ST的部分,这些是重要的后续影响,应该保留,注意时间线和事件的先后顺序,确保逻辑连贯。 要确保语言简洁,专业术语准确,利润总额虚增”、“会计差错更正”等,可能需要将部分长句拆分为更易读的短句,同时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要注意格式,比如使用小标题、加粗重点数据等,但用户可能不需要Markdown格式,所以保持纯文本即可。 重写步骤可能是:1. 确定结构,先总述处罚,再分述虚假记载和合同问题,责任人和罚款,公司措施,2. 突出虚假记载的具体内容,如研发费用处理、关联方代垫资金、存货跌价准备,3. 确保数据准确,如金额、百分比、罚款数额,4. 保持客观,但围绕主旨,适当简化合同披露的问题,5. 检查逻辑和流畅性,确保读者能清晰理解事件全貌。
【核心事件】 浙江证监局11月12日对ST东尼(维权)开出史上罚单,因公司2022年报及2023半年报存在重大财务舞弊,合计被罚1570万元,公司及相关高管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合同风险、系统性财务造假等被追责,股票自10月31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违规事实梳理】 一、重大财务造假(核心违规)

研发费用操纵(2022年报+2023半年报)
- 将3877.59万元不良晶体虚列为存货,少计研发费用
- 关联方代垫采购款未入账,少计研发费用及成本7227.79万元
- 存货跌价准备少计,虚增利润总额累计达1.1亿元(分别占披露金额38.63%/70.95%)
重大合同信息披露违规
- 2023年1月6.75亿元碳化硅衬底采购合同(占营收51.84%)
- 2023年5-12月实际交付仅6.74%,迟至2024年1月才公告违约
- 未及时履行《上市公司重大合同管理办法》披露义务
【监管重拳】 证监局认定:
- 2022年报虚增利润3877.59万元(占当期利润38.63%)
- 2023半年报虚增利润7227.79万元(占当期利润70.95%)
- 重大合同进度披露不及时
【罚单明细】
- 公司:警告+700万元
- 沈新芳(董事长):警告+350万元
- 沈晓宇(总经理):警告+170万元
- 杨云/钟伟琴(财务总监):各警告+100万元
- 翁鑫怡(董事会秘书):警告+90万元
- 罗斌斌(副总经理):警告+60万元
【后续影响】
- 企业风险:进入1年观察期,未触及强制退市情形
- 股票状态:持续*ST状态,需满足条件后方可申请恢复
- 管理层变动:董事会秘书翁鑫怡已辞任,由吴旭华代行职责
- 整改措施:承诺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合规体系
【行业警示】 本次处罚彰显监管"早发现、快惩处、严纠正"导向:
- 2022年4月立案→2023年10月下发《事先告知书》→11月作出最终处罚,全程仅7个月
- 对研发费用、存货核算等财务关键环节的穿透式监管
- 对"实际控制人-管理层-财务团队"全链条追责(7名高管被罚)
- 强调重大合同披露的及时性要求(违约超6个月未公告)
【公司回应】 ST东尼表示:
- 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 已完成前期会计差错更正(2024年4月公告)
- 正推进内部控制流程优化
- 持续关注风险警示解除条件
【延伸影响】
- 投资者索赔:因虚假陈述已触发索赔条件,预计将面临集体诉讼
- 市场信任:碳化硅行业龙头地位受质疑,股价或持续承压
- 监管趋势:2023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平均处罚金额达620万元(深交所数据),ST东尼处罚金额超行业均值2.5倍
(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