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造”浪潮的席卷,机器人作为制造业中的中流砥柱,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机器人产业尤为亮眼,其关键产品如机器人减速器和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8.6%和14.4%。

优势产业助力,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达到470台/万人,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在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中,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群体性突破,推动国产机器人企业迅速崛起。

国产机器人在制造业多场景应用中脱颖而出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司凭借其人形机器人Walker系列,获得了多家知名企业的青睐,合同金额近4亿元,刷新了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大单笔合同纪录。

技术创新突破,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除了在传统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也推动了其应用边界的拓展,浙江吉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爬壁检测机器人,便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的高风险、低效率问题。

全产业链协同,国产化进程加速

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再到产业生态,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加速实现国产化,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三代FM3系列无框电机,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为机器人关节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动力解决方案。

生态建设与政策支持,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生态建设,通过搭建开放平台、汇聚产业链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深圳赛博格机器人有限公司便以其“模块化开放平台”为核心,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产业生态的繁荣。

我国政府也正持续加大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力度,通过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政策推广等多方面措施,助力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