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约车作为出行新选择,用户规模已超5亿,成为就业新渠道,网约车司机普遍反映,保费高、投保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保费上涨,投保门槛高

新能源网约车保费持续攀升,远超司机收入增长,安徽合肥的何师傅去年续保时,保费上涨至1.4万元,其他保险公司因车型原因拒保,江苏南京的孙师傅和北京赵师傅也经历了保费上涨,涨幅超过三成和15%,一些司机因保险费用过高被迫停运。

人民日报关注:网约车保费贵投保难,“车主喊贵险企喊亏”何解

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低,风险与保费不匹配

为何网约车投保难?专家指出,保险价格应与风险匹配,而网约车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高出险率和赔付率是保费高的主要原因,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维修社会化程度低、维修标准不健全,以及部分车企压缩销售价格等问题,导致赔付率高。

现行保险定价方式仅依据静态指标,未考虑动态数据,无法匹配网约车运营特点,部分保险公司对网约车业务接保意愿不高,设置苛刻条件,加剧了投保难。

多方呼吁,构建风险分担新机制

面对网约车保险难题,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

  • 创新优化车险供给: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定价机制,丰富商业车险产品。
  • 加强数据共享:打通金融监管、交通管理、平台数据壁垒,建立全国网约车风险评估平台。
  • 强化第三方风险减量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培训—监测—理赔”闭环服务,降低风险。
  • 支持车企与平台共建自保公司:将电池维修成本纳入风险池,降低保费。

通过多方努力,有望构建网约车风险分担新机制,降低保费,缓解投保难问题,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