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波澜壮阔中,风格转换的迹象似乎初露端倪,科创50指数的震荡下行,煤炭ETF的短暂抬头,酒ETF的探底回升,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想起,A股市场是否真的如记忆中那般健忘?
回望两年多前,当市场处于一片凄风苦雨之中,力场君所在的券商举办了一场小范围的研讨会,会上,分析师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中特估”是短暂的炒作还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现场多数人倾向于后者,而力场君却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仅是概念炒作。
“中特估”这一概念自2022年11月提出后,迅速点燃了中字头股票的股价,如中国交建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翻倍,令市场震惊,但这样的涨势并未持续,分化成为了最终的宿命。
当科创半导体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多少人还记得两年前的“中特估”热潮?那些曾经被市场热捧的股票,如中国交建、中国联通、中国建筑等,它们的表现是否能够超越当年的预期?
券商们曾纷纷发表看好“中特估”的研报,如国盛证券的《继续看好中特估的三点理由——中国特色估值系列》报告,描绘了光明的未来,现实总是残酷的,并非所有概念都能如预期般绽放。
我们不禁要问,两年后的今天,那些最燃爆的概念又将如何?它们能为投资者带来怎样的中长期回报?力场君无法预测,但愿意与大家一同见证、一同思考,A股市场的记忆,究竟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