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交能融合领衔专家陆旭东就高速公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发表了重要演讲,以下是对其发言内容的总结:
政策背景与重要性
陆旭东强调了高速公路充换电设施作为支撑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他指出,随着新能源车辆数量的增加,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设施需求日益增长,这对提升服务能力和满足民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状与挑战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充电枪数量超过六万多个,尽管如此,由于高速公路场景对充电速度的要求更高,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未来发展趋势
陆旭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了高速公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
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新能源车辆充电,实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绿色价值,符合国家提出的“30·60”政策目标。
节能降碳:围绕高速公路运输场景,采取节能降碳措施,是实现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交能融合发展:推动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充项目,实现新能源车辆补给。
技术创新:发展大功率充电桩、电动重卡换电、超充等技术,提升充电效率和服务水平。
试点示范:开展零碳服务区、零碳线路、绿色低碳专项试点等,推动政策落地和产业发展。
具体措施
陆旭东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包括:
建设零碳服务区:利用服务区屋顶、停车位车棚、边坡等建设光伏和储能设施,实现服务区运营用电自给。
建设开放式能源站:利用收费站等土地资源,建设集储能、光伏、充电一体的能源站。
发展边坡光伏:在高速公路边坡建设光伏设施,实现绿色能源利用。
建设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实现充电设施、光伏、储能等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推动车网互动:采用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技术,实现交通和能源的友好型网络融合。
陆旭东的演讲为高速公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与趋势解读,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相信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高速公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