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全球的流通和使用迎来了重大进展,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和显著的数据增长,共同描绘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蓝图。
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负责人透露,随着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等支付方式的并行发展,一个多元化、相互补充的支付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不仅显著提升了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性,也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不断完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25年9月末,CIPS已接入1700余家境内外参与者,业务覆盖全球六大洲的189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2024年,CIPS处理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年均增长率为40.3%。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也位列第三,显示出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跨境支付互联互通持续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便利经贸往来,共同维护金融稳定。
数字人民币助力跨境支付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应用,也为跨境支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等机构的合作,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mBridge”逐步落地,为跨境支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解决方案。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正变得越来越“好用”,CIPS作为其重要支撑,正助力中国金融体系迈向更高水平的国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