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季度接近尾声,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本季度理财市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抛物线”走势,规模在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后,最终以1500亿元的回调结束。
具体来看,三季度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经历了从6月末的30.26万亿元,到7月的30.86万亿元的上涨,再到8月的30.95万亿元的高点,最后在9月降至30.79万亿元,这种先扬后抑的走势,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抛物线”。
分析指出,7月和8月的规模上涨主要得益于理财回表考核的结束,存款资金回流至理财市场,而9月的回调则与季末存款考核压力增大以及国庆长假前的理财回表需求上升有关,权益市场的火热也刺激了投资者的赎回意愿。
理财产品数量在三季度也保持了增长,从6月末的4.23万款增至9月的4.42万款,净增1884款,尽管数量增长,但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的增长更为显著,而现金管理型产品则出现规模下滑。
在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方面,固定收益类产品因提供稳定收益而受到青睐,其规模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上升,相反,现金管理型产品因收益优势减弱和流动性管理需求变化而吸引力下降。
总体而言,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波动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调整,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在规模驱动力上也有所分化,理财产品更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而公募基金则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