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行业股权市场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股权流动性严重不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这不仅让资本进退两难,更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挑战,如何破解这一千亿级流动性困局,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流动性困局:资本进退维谷
从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法院拍卖兰州新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到浙江金汇阳光资产服务有限公司拍卖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再到云南省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短短4天内,三家保险公司股权被折价拍卖,暴露出保险行业股权流动性不足的严重问题。
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股东财务状况恶化:经济下行导致很多保险公司股东经营困难,财务状况恶化,无力参与增资扩股或收购其他股东股权,导致股权转让需求激增。
- 监管审核严格:保险公司股权转让必须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审核严格,外部投资人准入难度增加。
- 投资回报周期长:资本市场对投资保险业的兴趣下降,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盈利困难等问题受到关注。
- 民营资本观望: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投资保险业更加谨慎,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下降。
- 特殊政策导向:监管对房地产企业以及平台公司入股保险公司予以限制,进一步缩小了保险投资人的范围。
破解困局:多措并举,增强流动性
为破解保险行业股权流动性困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 落实5%以下股权转让备案制:适度放宽审核要求,先行释放保险公司小额股权的流动性。
- 支持优秀保险公司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在交易所公开上市,提升股权流动性。
- 释放民营资本投资保险业活力:鼓励优秀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保险公司,去除体制机制障碍。
- 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适度放宽对股东资质和股权转让的要求,从制度上合理释放保险公司股权流动性。
- 推动同股不同权试点: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参与治理类股东和纯财务投资类股东两类,既管住治理风险又合理释放股权流动性。
- 探索金融机构投资人入库分级管理:搭建金融机构股权交易二级市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业股东管理和股权流转常态化机制和模式。
通过多措并举,逐步增强保险公司股权流动性,才能让更多愿意干保险的钱进来,让更多的耐心资本进来,从根本上纾解中小险企的偿付能力之困,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