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金规模不断壮大,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全面的社会保障。

据《华夏时报》报道,截至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已达到3.22万亿元,其中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达到2.26万亿元,这一规模的扩大,得益于社保筹资渠道的拓展和基金管理效率的提升。

在社保基金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社保体系在制度体系、统筹层次、覆盖范围和筹资渠道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企业(职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完善,覆盖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

社保基金规模3.22万亿元!社保“长钱”家底更厚了,扩大保障覆盖面

特别是,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6亿和3.02亿,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和3400多万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截至8月底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并畅通参加社会保险渠道,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

专家指出,下半年我国经济应聚焦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等结构性改革,通过合理设置缴费基数、降低缴费区间下限等方式,缓解缴费负担,使更多中低收入人群受益于高质量社保,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缩小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

随着社保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拓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变得更加坚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