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一场无声的“财富保卫战”正在悄然上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调研,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储户正采取各自的策略,以应对这一挑战。

利率下调,高息存单难觅踪迹

从4%到1.3%,邓慧手中的五年期定存存单见证了利率下调的现实,4%的高利率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1.3%的低位利率,这不仅让邓慧感到失落,也让许多储户陷入了理财的迷茫。

低息时代的财富保卫战

三代人的理财哲学:坚守与转型

尽管利率下调,但“把钱存在银行”仍是许多人的首选,从“50后”的谨慎,“70后”的犹豫,“80后”的平衡,到“00后”的尝试,不同年龄段的储户在理财上展现出了不同的策略。

“50后”的李大爷坚守“刚性储蓄”的理财哲学,尽管利率下调,但他依然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以保证资金的安全。

“80后”的朱迪则更注重平衡风险与收益,她将部分资金配置于银行存款,以作为安全垫,同时也在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00后”的李梦则将30%的资产配置于定期存款,作为“保底钱”,同时也在探索其他理财方式。

多元化配置:从“固收+”到ETF

在低利率时代,越来越多的储户开始采取多元化配置的策略,他们将部分资金投向“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ETF等非银理财市场,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以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辅以少量权益资产,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力求提升收益空间,ETF则以其操作便捷、波动幅度可控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存款搬家:趋势仍在延续

低利率时代,居民储蓄正悄然转向非银理财市场,据中金公司报告,8月居民定期存款增速继续下行,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表明“存款搬家”的趋势仍在延续。

风险偏好变化:影响“存款搬家”的关键因素

居民风险偏好的变化是影响“存款搬家”的关键因素,在低利率环境下,居民风险偏好提高,更愿意将资金投向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在低利率时代,储户们正通过多元化的理财策略,积极应对财富保卫战,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储户们提供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