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显著强化,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规模已达到2.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十三五”期末的两倍,且自投资运营以来,连续八年实现了正收益。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的提升,也彰显了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在“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始终将安全作为前提,合规作为底线,坚持规范、稳健、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原则,推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政策的完善,健全了投资监管体系。

特别是去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决策部署,助力养老金融的全面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不仅规模实现翻番,而且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5.15%,有效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标。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成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基金运营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强化信息披露、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等方面,相关制度得到了持续完善,确保了第二支柱作用的充分发挥。

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承接及运营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达到3.22万亿元,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55%,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继续扩大基金运营规模,健全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基金长期稳健实现保值增值,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