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公开了首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揭示了伪造病历、虚构医药服务、重复收费等骗保行为的严重性,这些案例涉及内蒙古、北京、上海、江西、贵州和安徽等地,揭示了骗保行为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骗保手段多样,中医医院成重灾区
案例中,骗保手段多样,包括伪造病历、虚构服务、重复收费等,中医医院成为骗保的重灾区,主要原因是中医理疗服务难以全程留痕,中药饮片溯源困难,以及中医医院更容易针对中老年人进行骗保。
“驾照式记分”制度落地,精准打击骗保行为
为有效打击骗保行为,国家医保局实施了“驾照式记分”制度,该制度将监管对象从机构延伸至个人,对违法违规人员进行“精准到人”的追责,一旦记分达到12分,将终止其医保支付资格,并限制其再次备案。
典型案例解析
以下是6起典型案例的简要解析:
-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伪造CT及DR检查报告单、虚假病历,骗取医保基金20.3万元。
- 北京东芳茗中医医院等:虚构医药服务,骗取医保基金。
- 上海宝山区保龙养老院医务室:虚构医药服务,骗取医保基金4766元。
- 江西九江市永修县虬津镇张公渡村卫生室:虚构医药服务,骗取医保基金。
- 贵州贵阳白云心血管病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复收费、进销存不符,骗取医保基金37242.73元。
- 安徽滁州市定远中西医结合医院: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骗取医保基金45453.28元。
“驾照式记分”制度将有效遏制骗保行为
“驾照式记分”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遏制骗保行为,保护医保基金安全,通过精准打击骗保行为,引导医务人员诚信自律,实现溯源治理,防止犯罪发生,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