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资者朋友们,在挑选基金时,是否曾为“这只基金表现如何”而困惑?答案就藏在“业绩比较基准”这个关键指标里,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基准为何重要,以及它为何要进行升级。

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业绩比较基准”,它就像是基金的“标准尺”,用来衡量基金的表现,一只主要投资股票的基金,其基准可能是“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活期存款利率×20%”,而偏债基金可能更多参考国债指数,这个基准告诉我们,基金的表现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才算合格。

过去这个“标准尺”并不总是那么“规矩”,有些基金为了展示“优秀”的业绩,会选择偏保守的基准,或者投资方向变了,基准却迟迟不更新,这让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基金的真实表现。

新浪基金白话解读《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系列之五:业绩比较基准升级啦

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推出,业绩比较基准迎来了重大升级,这次升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1. 基准匹配:基金的配置策略和投资方向,基准就要与之相匹配,不能“张冠李戴”。
  2. 调整及时:基金的投资范围或风格发生变化时,基准也要相应调整,并且要向投资者明确告知。
  3. 披露清晰:基准的构成和与业绩的对比情况,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基金报告中呈现,让普通投资者也能看懂。

这次基准的升级意义重大,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了更靠谱的“标准尺”,选择基金和评估业绩将更加理性,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如果基准不达标,将无法“藏匿”,这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提升投研能力,对于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来说,基准的规范和透明将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推动行业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注重长期价值,实现真正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