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并在10月份净投放了200亿元,这一举措标志着央行在稳定债市、预期和信心方面的决心,此举不仅体现了央行对流动性市场的呵护,也传递出无意引发利率过快下跌的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不久前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鉴于债市供求平衡压力减轻和市场风险有所缓解,央行决定恢复国债买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央行此次200亿元的净买入操作,既是对市场流动性的支持,也避免了因大规模买入导致的利率过快下降。
展望未来,央行在11月面临短期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压力,预计将继续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以对冲这些压力,整体来看,央行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预计将持续。

债市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政府债券供给增加和国债收益率水平上升,债市已具备恢复国债买卖的条件,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恢复国债买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对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有积极作用。
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林强调,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箱,还有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国债利率曲线,促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
潘功胜在论坛年会上也阐述了央行开展国债买卖的思路,强调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