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中,A股上市银行的投资收益表现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建设银行以150.55%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率逆势增长,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增速则分别转为负增长,降幅超过10%。
数据显示,平安银行的投资收益增长率从2024年年报的+53.2%大幅下滑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1.4%,其三季报中指出收入下降主要受市场波动影响,兴业银行的投资收益增速也从去年年报的+17.9%降至-15.4%。
股份制银行在这一轮市场波动中表现尤为突出,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指出,今年债券市场利率整体上行,估值损益下降,加上去年同期高基数,导致第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降幅较大。

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投资收益逆势增长,建设银行财报显示,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债券等投资收益的增加,邮储银行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也超过70%。
部分地方性银行如长沙银行、青岛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其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率均超过70%。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收益分化主要与银行如何处理其投资资产有关,长沙银行通过处置部分AC账户资产实现浮盈,并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配置,从而带动非息收入增长。
未来这种依靠兑现浮盈实现的高增长可能难以持续,西部证券报告指出,随着前期积累的浮盈逐渐消耗,后续“卖债补盈”的空间或将缩小,多家银行管理层也持类似观点,预计2026年债券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市场利率下降空间有限,其他非利息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将难以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