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的火爆,公考培训机构一度成为行业的宠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行业内部问题暴露,这些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求生成为当务之急。

“三十五岁魔咒”打破,报名热潮依旧

国考放宽年龄限制后,报名人数激增,竞争激烈,尽管如此,人们对编制的渴望依旧高涨,去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三百万,竞争比高达86:1,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岗位,10655人竞争一个名额,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岗位。

公考机构,玩不起了

中公教育:从辉煌到困境

作为公考培训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公教育曾凭借“协议班”模式一度独领风骚,但如今却陷入困境,过去四年,中公教育营收每况愈下,从2021年的69亿降至2024年的26亿,亏损严重。

协议班:双刃剑

“协议班”模式曾让中公教育快速崛起,但也成为其业绩的拖累,这种模式下,考生预付学费,不过包退,甚至可以贷款培训,利息由中公教育承担,这也导致了大量的诉讼和仲裁案件,以及巨额的待退费。

考公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加大

公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录取比例不断下降,协议班的退费率也不断攀升,中公教育不仅要面对高额的退费压力,还要应对投资收益的下滑。

转型求生

面对困境,中公教育开始寻求转型,除了降低成本、缩减规模外,还尝试进军就业服务领域,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他公考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粉笔的多元化布局、华图的AI教学探索等。

公考培训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求生成为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