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格转换,银行板块遭遇调整,科技成长板块却表现出色,这让依赖红利策略的投资者感到困惑,红利基金似乎陷入了“跟跌不跟涨”的尴尬境地,红利策略是否还能继续为我们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呢?
随着银行股的持续下跌,红利基金的表现也受到了影响,数据显示,大部分红利基金本周收益为负,近一个月内,约七成红利基金收益同样为负,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红利基金的担忧,担心自己成了“高位接盘”的受害者。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有人开始质疑红利策略的有效性,但华夏基金指出,红利策略并未失效,只是市场风格发生了短期切换,红利资产以其稳定的长期回报和低波动性,在投资组合中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高股息资产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华泰柏瑞基金也认为,红利类资产与科技成长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轮动效应,红利资产不仅是震荡行情中的避险选择,更是追求稳健配置的长期投资者的优选,在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的“长钱长投”特性更加突出。
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呢?华泰柏瑞基金建议,可以采用“哑铃策略”,即在投资组合中同时配置红利类资产和高成长性资产,以平衡风险和收益,关注港股红利主题基金和红利指数的“升级”版,如自由现金流系列产品、红利质量指数产品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尽管红利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调整策略,依然可以从中找到稳定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