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1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了两项旨在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总额度高达8000亿元,一年来,这两项工具如同资本市场中的“活水”,通过逆周期调节,为市场注入了数千亿元资金,有效提振了投资者信心,降低了A股的波动率,从而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互换便利操作累计金额已达到1050亿元,参与机构也从最初的20家扩展至40家,近7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披露了使用回购增持贷款的情况,贷款上限超过3300亿元,在政策的持续优化和资金的有效落地推动下,A股市场逐步企稳回升,为长线资金的入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一年,两项货币工具在提振投资者信心、改善金融市场预期以及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工具也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了支持,增强了参与主体的资金获取能力,并激励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股东发放低息贷款,支持其回购增持。

两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满一年 长钱入市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互换便利通过“以券换券”的方式,在不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自首次操作以来,互换便利的操作效率不断提升,参与机构的范围和可用质押品种类也在扩大。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同样受到市场的欢迎,监管部门不断优化制度机制,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拓宽适用范围,使得该工具能够更有效地支持上市公司和股东的回购增持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表示,两项货币工具的总额度可以合并使用,这有助于提升工具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需求。

一年来,这两项货币工具不仅为市场注入了增量资金,还通过逆周期调节作用,降低了A股的波动率,在市场低估或受到外部冲击时,这些工具起到了托底作用,阻止了市场走弱的负向循环。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认为,两项货币工具通过“增量资金注入+市场信心提振”的双重机制,成为了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助推器”,这也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展望未来,推动两项货币工具的常态化使用,是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关键,魏凤春建议,应通过“扩围、优化、协同”三方面的工作,以及完善配套机制,来应对长期挑战,确保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