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继10月9日之后,再次出手,于10月14日发布公开市场操作公告,宣布将于10月1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此举标志着央行本月第二次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合计释放中期流动性高达4000亿元,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持资金面充裕。
买断式逆回购自2024年10月推出以来,已成为央行中期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期限覆盖3个月至1年,填补了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在中短期期限上的空白,为市场提供了更长期限的资金支持。
此次央行连续第五个月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反映了央行对当前市场资金面状况的重视,专家分析,10月政府债发行量大,税期走款、高息定存到期等因素,可能对资金面造成一定压力,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有助于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保持资金面稳定。

买断式逆回购与MLF等工具相比,具有期限更短、利率定价更灵活、综合利率水平更低等优势,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的压力。
展望未来,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央行也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