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钓鱼的特点
雨后的鱼,通常比晴天更活跃,雨水带来的氧气含量增加,水温下降,鱼的食欲也会有所提升,雨水冲刷了水面的杂物和过多的浮游生物,使得水下环境更加清晰,鱼的视觉也会更加敏锐。
雨后的水位变化、水流变化以及气温波动,都会对饵料的使用提出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添加小药,轻则鱼不咬钩,重则浪费时间和精力。
小药的作用
“小药”是钓鱼中的一种辅助饵料,通常包括氨基酸、蛋白粉、香精、诱鱼剂等成分,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 增强饵料的适口性:小药能提升饵料的香味和味道,吸引鱼的注意力。
- 改善饵料的状态:如增加饵料的雾化性、延展性、粘性等,使其更符合鱼的取食习惯。
- 诱鱼活性:小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刺激鱼的捕食欲望,提高咬钩率。
雨后加小药的注意事项
根据雨量调整小药用量
- 小雨:雨量不大,水位变化较小,鱼的活动较为稳定,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小药的用量,增强饵料的诱鱼效果。
- 中雨:雨势较大,水位上升,鱼群可能会向浅水区移动,此时小药的用量应适中,避免饵料过于浓稠或过于稀散。
- 暴雨:雨势猛烈,水位变化剧烈,鱼群多躲藏在深水区,此时应减少小药的用量,以保持饵料的自然状态。
根据水温调整小药类型
- 低温雨后:水温较低,鱼的活性差,应选择温和型的小药,如氨基酸、蛋白粉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香精类小药。
- 高温雨后:水温较高,鱼的食欲旺盛,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刺激性强的小药,如草莓香精、奶香精等,吸引鱼的注意。
根据鱼种选择小药
- 鲫鱼:喜欢清淡的饵料,适合添加氨基酸、蛋白粉等。
- 鲤鱼:喜欢浓香型饵料,适合添加草莓香精、奶香精等。
- 鲢鳙:喜欢腥味饵料,适合添加虾粉、蚯蚓粉等。
注意小药的添加顺序
小药的添加顺序也很重要,一般先将主饵料混合均匀,再逐步添加小药,最后搅拌均匀,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小药,导致饵料状态不稳定。
测试饵料状态
在正式下竿前,建议先进行饵料测试,将调好的饵料放在水中,观察其雾化、沉漂情况,确保饵料状态符合鱼的取食习惯。

常见小药的使用方法
- 氨基酸:增强饵料的适口性,适合各种鱼种,用量一般为饵料的2%-5%。
- 蛋白粉:提高饵料的粘性和延展性,适合钓底,用量为饵料的3%-8%。
- 香精:增加饵料的香味,适合吸引远处的鱼群,用量为饵料的1%-3%。
- 诱鱼剂:刺激鱼的捕食欲望,适合大鱼或难钓的鱼种,用量为饵料的1%-5%。
实战案例
小雨天气,钓鲫鱼
天气:小雨,水温15℃
鱼种:鲫鱼
饵料:蚯蚓饵+氨基酸
小药添加:在蚯蚓饵中加入2%的氨基酸,搅拌均匀后使用,鲫鱼喜欢清淡的饵料,氨基酸能增强饵料的适口性,同时不会过于刺激。
中雨天气,钓鲤鱼
天气:中雨,水温20℃
鱼种:鲤鱼
饵料:玉米饵+奶香精
小药添加:在玉米饵中加入3%的奶香精,增强饵料的香味,吸引鲤鱼的注意,中雨后鲤鱼的食欲较好,奶香精能有效诱鱼。
暴雨天气,钓鲢鳙
天气:暴雨,水温25℃
鱼种:鲢鳙
饵料:粉饵+虾粉
小药添加:在粉饵中加入5%的虾粉,增加饵料的腥味,吸引鲢鳙的捕食,暴雨后水位上涨,鲢鳙多在水层中上层活动,虾粉能有效诱鱼。
雨后钓鱼,饵料的调整是关键,小药的添加不仅能够提升饵料的诱鱼效果,还能改善饵料的状态,提高钓鱼的成功率,钓友们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雨量、水温、鱼种等因素灵活调整小药的用量和类型,才能在雨后钓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钓鱼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经验,多实践、多总结,才能在雨后的鱼塘中游刃有余,轻松上鱼!
字数统计:约98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