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7年一家乡镇小厂起步,三花智控(002050.SZ)历经40年风雨,如今已成为市值近千亿的行业巨头,今年,公司股价接近翻倍,总市值逼近2000亿元大关,作为“隐形冠军”的三花智控,为何能屡屡抓住产业大机会,实现价值跃迁?其下一站又将驶向何方?

从制冷配件到新能源汽车,再到人形机器人,三花智控不断深耕热管理领域,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下面,让我们梳理三花企业史,探寻其发展背后的故事。

从被收购到反收购,三花智控历经风雨

从乡镇小厂到千亿巨头,三花智控的下一站是机器人?

三花智控最早可追溯到1967年成立的新昌县西郊人民公社农机修配综合厂,1979年,创始人张道才加入,企业逐步转型为制冷配件厂,1994年,浙江三花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张道才着手四通阀的市场扩张,凭借技术优势,四通阀产量迅速攀升,成为国内多家空调整机厂的供应商。

1998年,美国兰柯公司欲收购三花的四通阀产品,但被张道才拒绝,他坚信,只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就能在国际市场发挥成本优势,2006年,三花的四通阀销售规模达到2100万套,约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2007年,三花成功收购兰柯四通阀业务。

与特斯拉共舞,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2008年,张道才拜访万向集团,了解到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潜力,2009年,三花收购以色列HelioFocus公司部分股权,尝试开发太阳能热电技术,虽然这次多元化尝试并不成功,但三花却因此接触到特斯拉,坚定了深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决心。

2017年,三花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成为其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商,凭借特斯拉的合作背书,三花也顺利打开了其他整车厂的大门。

下一站,机器人?

2021年,特斯拉发布通用机器人计划,人形机器人产业再次受到关注,三花智控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开始布局机器人机电执行器业务,2023年4月,三花与绿的谐波签署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机器人机电执行器。

三花智控已成立专门的机器人事业部,积极研发、试制、迭代产品,力争实现量产落地,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机器人项目进展顺利,三花智控有望成为其重要供应商。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三花智控的机器人业务能否成为新的增长曲线,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从乡镇小厂走出的千亿巨头,正勇敢地迈向机器人新领域,开启新的征程。